作者:zym 时间:2023-06-30 编辑:YSS 点击次数:1168
神经内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历程。近二十余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仪器的更新换代, 神经外科技术也日新月异,神经内镜技术也被众多的神经外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在欧美发达国家, 神经内镜技术开展较早,而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尊龙凯时神经外科也一直紧跟科技和医学发展的脚步, 率先引进神经内镜技术。
对于已经熟练掌握神经内镜技术的尊龙凯时神经外十科副主任邓心情而言,每次做颅脑手术都必须认真谨慎,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尽量为患者实现微创手术。他说,“只有技术领先,才能服务更多患者。”近年来,邓心情已将神经内镜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不计其数的患者微创手术、解除病痛,帮助患者快速出院。
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复发侵袭性巨大垂体瘤
打破传统开颅切除手术的弊端
早期,对于垂体瘤,神经外科医生只能通过开颅手术切除。直到近 50 年来,发展到可经鼻蝶微创手术。垂体瘤的治疗质量也因此获得了显著提高。但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促使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生存质量,神经外科医生也在不断 探索如何将手术创伤减到更低,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地切除病变,减少复发、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神经内镜技术 的发展与逐步完善,正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当前,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且广泛的作用。其中,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切除垂体瘤的技术已较为成熟。
垂体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但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自神经内镜应用于神经外科以来, 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已经被广泛使用,该手术不仅能降低手术入路带来的创伤,还能充分暴露病灶,抵近观察,手术过程中减少可能损伤颈内动脉和垂体的概率,达到极大程度切除垂体瘤的目的。
今年4月初,家住汕尾66岁的陈姨因为频繁头晕,有次没站稳摔了一跤,结果到尊龙凯时检查出鞍区病变。经人介绍, 家人陪同陈姨找到了邓心情。邓心情接诊后,了解到患者早在2015年,就曾意外发现垂体瘤。手术后第4年,陈姨的视力大不如前,看东西也模糊不清。但到尊龙凯时眼科检查后,没有发现异常,以为只是年纪大了或手术后遗症。去年,陈姨反复出现头痛头晕,服药后症状无改善。
“影像资料显示患者颅内的肿瘤就像一颗‘花菜’,肿瘤最大直径约5cm。”邓心情发现患者颅内肿瘤的主体位于鞍区, 侵袭海绵窦,包绕劲内动脉,向外生长至颞叶。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后,初步诊断为复发侵袭垂体巨大腺瘤。
“这样大的垂体瘤非常少见,而且复发垂体瘤的手术难度要比初次手术要高许多,这个手术又比一般复发垂体瘤的手术难度更高。”邓心情介绍,首先,患者属于复发垂体瘤,鼻腔正常解剖结构已被破坏,术中定位难 ;其次,肿瘤侵袭海 绵窦、包绕颈内动脉,术中切除肿瘤时,要避免损伤颈内动脉及海绵窦内神经等,而且术中可能引起大出血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肿瘤侵袭海绵窦向颅内颞叶方向生长,该部位肿瘤很难做到全部切除,术中需要充分暴露海绵窦外侧壁,牵 拉颞叶,双吸引器交替全切肿瘤。
邓心情解析,对于这类肿瘤,临床通常采用开颅和经鼻联合手术。但考虑到患者年纪以及身体素质,决定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经蝶入路,一次手术全切肿瘤。
相对于显微镜,神经内镜手术视野大,可以直视下操作,有利于主刀医生辨认重要解剖结构,减少术中对其他组织的损伤,最大程度保护患者正常结构。加之神经内镜细长、横截面积小,能够通过狭小的腔隙或者自然通道达到病灶, 对该病灶实施观察及切除。手术步骤部分上可以简化,从而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对于这样的高难度手术,整个手术只需 2 小时。”邓心情说,“这次手术虽然没有开颅,但基本全切肿瘤。”
术后三天,陈姨就能缓慢下床走路、吃东西,术后一周,顺利出院。“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一个星期左右即可出院。” 邓心情补充道。
神经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切除巨大颅咽管瘤
让失明儿童重回校园
大脑结构复杂,在这里手术无异于“在刀尖上起舞”,每一步都如履薄冰。而神经内镜结构照明强度高、直视性强, 在较深的术野也能清晰照明,内镜下解剖结构辨认清晰,神经血管显示较显微镜明显清晰。将神经内镜技术运用于临床, 无异于为神外医生新增一双“慧眼”,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减少重要功能区脑组织的损伤。
随着内镜手术技术、颅底重建技术及医疗设备的不断进步,神经内镜技术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切除垂体瘤,还广泛用于鞍内型、鞍内鞍上型和部分鞍上型颅咽管瘤的切除。
去年暑假,黄女士发现10岁的儿子小胜(化名)小小年纪就“近视”了,玩游戏时要把手机凑得很近,而且视力一 直在飞速下降。小胜一向学习认真,老师却反映他做作业马虎,字写得歪歪斜斜。黄女士多次陪小胜到眼科检查,结果 都正常,直到找到邓心情时,小胜的左眼已经失明,右眼仅能看到 2 米内物体。
邓心情还发现,患儿体型偏瘦小,其占位性病变位于颅内鞍区。结合症状及影像资料,初步认为是颅咽管瘤的可能性较大。
完善相关检查,神经外十科团队在全麻下为其行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肿瘤。就是从患儿的鼻孔“打洞”进入颅脑蝶鞍区(鞍上),微创将一个大小约 5cm×4.8cm×4cm的囊实性肿瘤全部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颅咽管瘤。
“较大的颅咽管瘤容易压迫和损伤视神经,所以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邓心情解释,儿童颅咽管瘤还会影响生长发育。
好在手术只从小胜的鼻子入路,手术后他很快又恢复了生龙活虎,而且他的视力明显改善,书写不再歪斜,字迹工整, 已经顺利回到学校。
神经内镜作为神经外科的微创手术方式,改变了以往需要开颅的手术方式,可以极大改善患者的预后。有别于传统的开颅和显微手术,神经内镜技术学习曲线较长,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必须具备较好的显微神经外科基础才能够“得心 应手”,对医生要求高。邓心情长期致力于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探索与创新,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手术经验,并多次参加全国神经内镜培训班及解剖入路培训班,他说,希望能做到“镜”益求精。未来,邓心情将继续借助神经内镜技术, 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邓心情 简介
神经外十科副主任、医学硕士、主治医师
尊龙凯时省抗癌协会青委会委员、尊龙凯时省基层神经内镜委员会委员。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尊龙凯时神经外科,2016年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尊龙凯时神经外科进修学习,参加多次全国神经内镜培训班及解剖入路培训班。对颅内肿瘤、脑血管病、脑出血及脑外伤等疾病的治疗有较丰富的 临床经验;擅长在神经内镜下切除颅底肿瘤,尤其是对垂体瘤、颅咽管瘤、脊索瘤等鞍区及鞍旁肿瘤的手术治疗。 发表专业论文15篇以上,其中 SCI 论文2篇 ;广州市科技厅课题1项,院内课题2项,新技术新业务2项 ; 在脑出血动物模型制作、胶质瘤液体活检等基础研究方面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