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年01月05日 出处:检验医学中心 编辑:lsw 点击次数:8820
血液流变学检测对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由于存在着许多影响因素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使流变学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一)高血压
有资料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升高。此外,在1/s切边率时的全血黏度与血压明显相关;血液流变学也与血管紧张素的水平相关;当血压降低后,血液黏度也随之降低。因此,在高血压患者由于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和全血黏度升高,导致血循环阻力增加,血流减慢,组织呈现血液灌注不足。
(二)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不仅于血管壁受损、脂质代谢紊乱和血液凝固性增强有关,而且与血液流变学也有关。Oka指出,血管弯曲可影响血液流动,或使血管内应力增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通透性增加、血液黏度增高、血液淤滞、纤维蛋白网形成、血管平滑肌增生和血小板激活等,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三)心肌梗死和心绞痛
心肌梗死(心梗)和心绞痛患者,红细胞的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白细胞数升高、白细胞滤过性降低、血浆黏度升高,血浆纤维蛋白质和球蛋白升高。Chien等对心梗患者血液黏度进行了动态观察,发现心梗死后第一天,血液黏度明显升高,这可持续几天,而后逐渐降低。
(四)脑梗死
大量临床观察表明,脑血管病变尤其是脑梗死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粘度和Hct升高,细胞变形性减低,血小板自发性聚集率升高,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升高。
(五)肺心病
患者的Hct升高,导致血黏度升高、血流阻力增大、组织血液灌注减少、组织缺氧,导致酸中毒又可引起红细胞内黏度增加、红细胞变硬、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若伴感染,可使免疫球蛋白升高,又加重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六)血液病
常见于镰状细胞贫血(Hbs)遗传性球形和(或)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血红蛋白病,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都有特殊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都是引起血栓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