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科室介绍 >> 新闻动态 >>其他
>> 正文
-
国内脑脊液细胞学发展史
发布时间: 2011年05月04日 编辑:梁斯文 点击次数:9573
一、国内脑脊液细胞收集仪的发展和实验室的建立:
我国脑脊液细胞学工作起步较晚,但进展甚快。
国产化脑脊液细胞离心沉淀仪具有价廉、体积小、操作简单方便、收集率及细胞完整等特点,对我国脑脊液细胞工作的发展和提高起着较好的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国多数省、市、自治区的一些医教研单位相继建立了各自的脑脊液细胞学实验室,并取得了较大成果。
二、国内脑脊液细胞学临床应用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
细胞染色技术的发展:迈-格-基(MGG)染色法、吖啶橙荧光染色法、PAS法、非特异性酯酶活性ANAE法、过氧化物酶染色法
临床应用的发展:由于脑脊液细胞收集技术的提高和普及,我国脑脊液细胞学已由简单的、局限的、偶尔的用于临床诊断,发展到广泛应用于神经内外科、精神科、肿瘤科、内科、小儿科、传染科等学科的临床诊断,成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白血病、寄生虫病、脑血管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病情监护和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免疫功能监测等的重要手段。
三、国内脑脊液细胞学学术交流和组织工作的进展:
1988年、1989年和1990年第四军医大学、广州医学院和宁夏医学院相继成立了脑脊液细胞学研究室,从事较高层次的学术研究。
1991年经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批准,成立了脑脊液细胞学学组。我国脑脊液细胞学各项工作已形成规模,现已成为我国一门具有较好发展和应用前景的新兴学科。
-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