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5年09月30日 出处:检验科 程莎莎 编辑:廖紫阳 点击次数:41905
(一)克隆、寡克隆、多克隆概念
体液免疫反应可以根据电泳产生的抗体克隆的数目进行分类。电泳是利用不同蛋白质带的电荷不同在同一电场中泳动速度不同而把蛋白质区分开的方法。单克隆抗体来自单一的浆细胞株,即同一个祖先(浆细胞)分裂,增殖而形成的一簇细胞纯系,同一克隆的B细胞产生同样的均一的免疫球蛋白区带。寡克隆抗体来源于许多细胞株,即电泳上应该有2条或以上区带。多克隆抗体是所有的免疫球蛋白均增加,在电泳背景下无特殊的可分辨清楚的克隆区带。单克隆反应可能是多克隆反应的开始阶段,此时未发现其他抗体克隆,也可能是检测方法不敏感所致;寡克隆反应代表对某种特殊抗原或一系列抗原的体液免疫反应,同许多感染、自身免疫和炎症疾病有关。多克隆代表免疫球蛋白非特异性增加,常与系统性疾病有关,此时对许多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不多见。
(二) 寡克隆区带阳性定义:
血和CSF同时电泳,若CSF中检出而相应的血标本中未能检出寡克隆区带,才能定为阳性。
(三)许多CNS疾病CSF中可出现寡克隆区带(oligoclonal IgG bands)不仅仅见于多发性硬化。
(四)寡克隆区带检测方法
自从1960年Lowenthal发现CSF中存在寡克隆区带以来,其检测方法从胶态金曲线、琼脂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最后发展为等电聚焦法(IEF)。研究表明IEF是检测CSF中体液免疫反应最敏感的方法。故目前要求测定CSF寡克隆带必须使用IEF。许贤豪教授发现IEF后银染法与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法及生物素-抗生物素复合物染色敏感性比为1:8:32。IEF原理主要是依据蛋白质为两性电解质,在不同的PH下所带的电荷不同。每种电解质均在某一特定的PH值或点时(等电点)不带电荷,此时在电场中不在移动。利用PH梯度来分离IgG组分,详细方法见许教授编写的神经免疫学61页。需注意的是在建立PH梯度时使用的两性电解质不均一可致人工区带。
(五) CSF和血配对标本IEF结果及其意义
一、结果: 国际上将CSF和血清配对标本IEF结果分5型;
1型 正常脑脊液;
2型 CSF中存在寡克隆区带;
3型 CSF中有寡克隆区带但CSF和血清中同时有另外相同的带;
4型 CSF和血清中有相同的寡克隆区带;
5型 CSF 和血清中有相同的单克隆区带;
二、意义 :2型CSF中存在寡克隆区带,血清中未见明显的响应异常提示鞘内有IgG合成,见于多发性硬化;3型CSF和血清中均有IgG带表明有全身性免疫反应,但CSF中又有另外的IgG带,见于多发性硬化、SLE及肉瘤病等;4型不提示鞘内有IgG合成,CSF中的区带可能是全身性免疫反应被动扩散入CSF所致,见于格林巴利综合征;5型CSF和血清中都有单克隆带,来源于CNS之外,见于骨髓瘤、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
(六)多发性硬化(MS)患者CSF中寡克隆带
95%的临床确诊MS患者CSF中有寡克隆区带,IEF结果多为2和3型。一旦CSF中存在寡克隆区带则终生存在。若复查CSF寡克隆区带消失应考虑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可能。寡克隆区带诊断MS有高度的敏感性,但缺乏特异性。其对早期MS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如有报道单一症状患者若CSF存在寡克隆区带,在18个月内发展为MS的几率为78~89%。部分MS患者早期寡克隆区带阴性,后来随着病情进展变为阳性。CSF寡克隆区带的数目也随着病情进展而增多。大约40%MS患者血清中也有寡克隆区带,常较CSF中的带少且不清楚,两者的区带可以一致也可不一致,这可能与全身性免疫反应有关。这种情况多见于较高的鞘内IgG合成、年龄偏大、发病年龄较晚和血清中有自身抗体的MS患者。小部分MS患者CSF中寡克隆区带一直阴性,可能是MS的一个亚型,多表现为良性病程、低的致残率和较少的MRI病灶,也可能是其他疾病误诊为MS,故临床上怀疑MS时如果CSF中没有寡克隆区带,诊断应慎重。另外MS患者CSF中尚可测到寡克隆IgM,IgA区带及Kappa、lambda链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