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年05月05日 编辑:梁斯文 点击次数:15796
脑脊液细胞的来源:
目前基本明确,构成正常脑脊液的两种细胞成分(即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来源有两种:一是血源性,二是本身的细胞分裂,而主要来源是前者。病理状态下,由于血脑屏障破坏可使这些细胞的移行和自身的增生加速。
至于正常细胞中的其它细胞,如脉络丛细胞、室管膜细胞、蛛网膜细胞等均起源于局部组织。
脑脊液细胞的消失三种假说:
(一) 脑脊腔内细胞自行变性
(二) 经血液移行
(三) 经淋巴系统引流
目前尚不能明确正常或病理时以哪种为主,不过近年来多倾向是通过淋巴系统引流。
脑脊液细胞的功能:
细胞类型 |
功能 |
一、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
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反应主要由淋巴细胞参与; 淋巴细胞是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主要由T、B淋巴细胞组成。 主要功能是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反应和免疫防御。 |
介导体液免疫,需在T细胞的调节下进行分化增殖才能形成抗体产生细胞,典型的是浆细胞; B细胞还有一类记忆性细胞,对记忆性抗体反应的速度是极为重要的。 | |
介导细胞免疫。 | |
二、单核吞噬细胞 |
吞噬功能是最主要的功能(趋化—吞噬—消化)。受损的脑膜、脑组织在修复和机化时,单核吞噬细胞可将细胞残渣、髓鞘、变性的胶原纤维移除。细菌、真菌、病毒等感染对病原体的吞噬和分解仍是这种细胞重要功能。 |
免疫调节功能:1、贮存处理抗原性物质;2、作为一种抗原介导的细胞输送抗原到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相应受体上,如IgGFc、补体C3等;3、作为一种辅助性细胞,促进T淋巴细胞的激活和增殖;4、维持不同种类调节性T淋巴细胞之间的平衡,诱导正常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反应。 | |
分泌功能:1、a-干扰素;2、热原质;3、纤溶酶原激活因子;4、胶原酶;5、多种酶、血浆蛋白、生物活性物质等。 | |
其它功能:诱导人体产生某些抗肿瘤细胞的细胞毒物质而具有杀伤肿瘤的作用;转化成为某种细胞毒性效应细胞对某些肿瘤细胞发挥杀伤及其它作用。 | |
三、中性粒细胞 |
在许多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首当其冲作为杀伤或效应细胞,在血脑屏障破坏的情况下,多数于2-3小时内出现在脑脊液中。 |
趋化作用:是一种定向运动,它需要有粘附血管壁,然后伸出伪足,通过阿米巴变形运动再向趋化因子处移动,为吞噬创造条件。 | |
吞噬和杀菌作用:有小吞噬细胞之称,实际上也能吞噬其它细胞(红、白细胞,结晶体)和大量有机物质。 | |
四、嗜酸性粒细胞 |
吞噬和杀菌作用:(不如中性粒细胞作用强) 调节变态反应:在变态反应中,嗜碱性粒细胞或肥大细胞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和C,可将嗜酸性粒细胞吸引到变态反应的炎症区。在反应期间,嗜酸性粒细胞可释放芳香基硫酸酯酶和组胺酶。它们可分别清除变态反应的重要活性物质:慢反应物质和组胺。因而,在变态反应中,通过嗜酸性粒细胞的限制炎症活性物质的量和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这两个作用,对变态反应起重要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抗寄生虫免疫: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作用下,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应召而来在病变处聚集,通过加强补体受体而达到嗜酸性粒细胞杀灭寄生虫活性的目的。嗜酸性粒细胞通过其颗粒释放并定位在寄生虫表面,在颗粒的碱性蛋白的作用下,促使寄生虫溶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