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护理园地
>> 正文
-
细胞基本结构与功能
发布时间: 2011年05月04日 编辑:梁斯文 点击次数:12880
一、细胞基本结构
细胞膜:(保持、支撑、吸收、排泄、粘附、免疫、功能调节等)
细胞浆:(线粒体(细胞的“动力站”)、内质网(蛋白合成和物质运输,细胞的“生物合成工厂”)、高尔基复合体(细胞分泌有关)、溶酶体(自身或外来物质的消化和清除)、微丝和微管(与细胞运动、吞噬、分泌物排出密切联系)、中心体(在有丝分裂中决定染色体运动方向))
细胞核:(核膜、核液、核仁(、染色质)
核膜:衰老的细胞核膜增厚、折叠或折断;
核仁:RNA主要存在于此。正常情况下,每一细胞可有核仁1-4个,核仁数量一般取决于染色质多少,并与蛋白合成有关。生长迅速的肿瘤细胞内都有较大而明显的核仁,相反蛋白合成缓慢的细胞核仁较小或不明显。
染色质:主要化学成分为核蛋白,主要核酸为DNA。有丝分裂期,染色质丝高度螺旋化和变粗变短,成为明显的染色体。染色体是指有丝分裂时具有特定形态的DNA组蛋白结构。
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细胞分裂分为间期和分裂期
间期:细胞进入分裂期前先要经历DNA复制活动的三个阶段:
DNA合成前期(G1期):为复制准备必需的核苷酸、蛋白质和酶等。
DNA合成期(S期):合成和复制开始。
DNA合成后期(G2期):诱发细胞进入分裂期的各种生物化学变化。G2期细胞合成的DNA是G1期的2倍。
在间期中既有DNA的合成,又有损伤DNA的修复。在整个间期中细胞不断生长,不断合成细胞其它大分子,如RNA、蛋白质和膜。细胞最终在有丝分裂期(M期)一分为二。在间期,光镜下见不到染色体,DNA在整个核质中。
分裂期(又称M期):
前期:染色体一分为二,仅连于着丝点,核模消失,中心体移向细胞两极和纺锤体形成。
中期:中心体移至细胞两极,染色体集中于纺锤体中段形成赤道板。
后期:染色体完全分离,移向两极,赤道板部位细胞膜出现绞窄,胞浆开始分裂。
末期:染色体进入两极,新的核膜形成,出现细胞核,胞浆完全分开形成两个子细胞。
细胞分裂频率高的细胞大多属于分化低的细胞;反之大多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
三、细胞的分化、衰老与死亡
细胞的分化:指由幼稚细胞演变为成熟细胞的全过程。成人体内仍保留一些幼稚细胞,它个的分化大都有定向性,常把这类细胞称为干细胞。
在形态学上,幼稚细胞都有一个较大的细胞核、着色稍浅,有明显的核仁,胞浆含有较丰富的RNA,而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细胞衰老:主要表现为代谢活动降低,生理功能减弱和形态结构异常,衰老的细胞体积变小(萎缩),细胞核变小,着色变深,结构不清,核仁消失,胞浆相对增多,核浆比发生改变,胞浆呈凝胶状,并常出现空泡和脂滴。
当衰老细胞濒于死亡时,细胞内结构更趋模糊不清,胞核浓缩成致密块状(称核固缩),最后破碎成大小不等的碎片(称核碎裂),染色质溶解(称核溶解),整个细胞解体死亡。
四、细胞应激和运动
应激:细胞对外界因素或刺激发生反应的一种能力。不同类型细胞应激反应不同。如细菌异物刺激引起吞噬细胞变形运动(借伪足而移动)和吞噬活动;抗原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等。
细胞的运动为细胞功能活动的一种主要表现方式。其中有些运动形式属于应激性质,如单核-吞噬细胞受外界刺激后所产生的变形运动(借伪足而移动);有些细胞可依靠其特殊的运动器—纤毛和鞭毛进行运动。
-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