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结核瘤,是脑实质或脑膜的一种局灶性结核,多数由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播散到颅内形成的肉芽肿性病变,少数为弥散性结核性脑膜炎残留感染所致。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抗结核药物的应用脑结核瘤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临床表现 全身型 (1)咯血、咳嗽、发热、盗汗、消瘦等结核征象。 (2)伴骨与关节结核,胸壁与颈淋巴结核慢性脓瘘等表现或结核性脑膜炎表现。 (3)颅内压增高征象及小脑功能失调症状:病人有头痛,呕吐及视乳头水肿,局限性脑损害症状,眼震、肢体共济失调等表现。 局限型 (1)表现有低热、盗汗、消瘦、血沉快等结核征象。 (2)颅内高压症状和局限性脑损害症状,表现头痛、呕吐及视乳头水肿、偏瘫、失语,癫痫发作,小脑损害症状如眼震,肢体共济失调。 并发症 脑积水是脑结核瘤最常见的并发症,它可以是并存的结核性脑膜炎或脑结核瘤梗阻脑室系统所引起,在治疗脑结核瘤的同时对脑积水应同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以缓解颅内压增高。 治疗原则 1.全身型:先行抗结核药治疗。 2.局限型:手术切除颅内病源。 3.术前1-2周和术后用抗结核药治疗3-6个月。 症状体征 咳嗽、胸痛、咯血、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以及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行走不稳和癫痫发作等表现。 治疗 对结核球的治疗原则,多主张先采用药物治疗4~8周,再通过CT或MRI复查,若症状不改善,结核球不缩小,再考虑手术切除。 预后 现代技术的发展,脑结核瘤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大多数可治愈,尤其对位于脑功能区和脑干部位者药物治疗更为重要。 预防 加强对结核病的防治,对于结核病患者,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