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中国)官方集团

首页 科室介绍 专家团队 典型案例 特色诊疗 专科专病 科室动态 学术交流 联系我们
广州日报

 

过度囤积是一种精神顽疾

 

    作者:    时间:2013-03-25   出处:广州日报 2013-03-24   编辑:张三   点击次数:29684

 

河北唐山一对“爱狗人士”夫妇打工收入微薄,却每个月掏1000多元租房子收养了几十只流浪狗,连夫妻睡觉的床都趴满了小狗。(2012/CFP供图)

广州阿婆试图阻止环卫工人运走自己家里20吨“珍藏”。(资料图片)

  文/记者伍君仪 通讯员胡誉怀
  医学指导/尊龙凯时心理行为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杨理荣
  ●收养大量流浪猫狗却无法好好照顾,囤积症患者其实是在虐待动物
  ●囤积行为与大脑神经系统多个区域的异常有关,药物治疗效果很差
  ●遗传性令囤积症在小时候就发病,到40岁后别人管不了才变本加厉
  收藏是一种乐趣,但走向极端就可能是精神问题或行为障碍。媒体经常报道收养大量流浪猫狗的“爱心人士”、在家里囤积垃圾直到生活空间全无的老人,而我们也可能听说周围熟人中有家里从地板到天花板都堆满藏书的人。他们可能患有一种并不罕见的精神障碍——囤积症。很多囤积症患者自己没觉得有问题,却害惨了家人和邻居,严重影响生活起居,破坏卫生环境,还有引起火灾的危险。研究发现,他们可能受过严重的精神创伤,大脑神经系统也异于常人。目前,医学界对囤积症的治疗仍然未取得理想效果。
  病例:阿婆家中囤积20吨垃圾
  2004年本报曾报道,广州芳村大道中一名70多岁的阿婆每天将附近制衣厂、垃圾场中的废弃物往家里搬,两室一厅约60平方米的房子堆满旧衣服、破凉席、饮料瓶等,就连厨房也塞满木板和碎布片,家里连走路的地方都几乎没留下。这些花花绿绿的垃圾基本上没有回收利用的价值,拿到废品收购站也卖不了多少钱。垃圾发出刺鼻的恶臭,滋生成群的蟑螂,饱受“熏陶”的周围邻居忍无可忍,就向当地环卫部门报告。环卫部门随即出动两辆大型垃圾车、数十名环卫工人,足足花了一天时间从阿婆家中清理出20吨垃圾。阿婆眼看自己的“珍藏”被运走时还试图阻止。她拿出一件破衣服对记者说:“衣服还很干净,还可以穿。”
  治疗:患者不认为需要改变
  患者内心有囤积物品的强烈冲动,不管东西有没有价值,他们总是舍不得扔,因为他们对囤积物的感情已经超过了对人类的感情。这给亲人、朋友、邻居造成极大困扰,例如家居滋生老鼠和蟑螂,家人被囤积物绊倒、砸伤,国外还不乏囤积物引发大火烧死人的报道。
  但是,患者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发作时意识清楚,也不感觉痛苦。杨理荣称,患者不觉得自己有病,就不会主动看病。因此,囤积症的治疗很棘手,患者即使接受治疗也很不配合,容易中途退出。整体而言,目前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接受治疗后有所好转。
  在药物治疗方面,过去囤积症一直被当作强迫症来治,但现在的研究发现两者的神经机制似乎不太一样,治疗强迫症的药物对囤积症疗效不佳。杨理荣认为,药物无法改变囤积行为本身,但可治疗伴随的情绪障碍、睡眠障碍等症状。
  在心理治疗方面,认知行为治疗可能对某些患者有效。治疗师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忍不住囤积物品的原因,教他们管理囤积物的方法,特别是学会放弃。此外,还教他们一些放松的方法。杨理荣认为心理治疗效果也不好,因为这类患者都很固执,一般很难说服,“唯一的办法是通过改变其生活环境来转移注意力,或许能改变其行为模式,但不建议用野蛮甚至暴力的方式强行清理掉他们的囤积物。”
  症状:囤积书本、动物、垃圾……
  你去过囤积症患者的家吗?去过的话必定终生难忘。
  他们囤积的对象有广告传单、旧报纸等印刷品,做手工的材料,破烂衣服,免费赠品等。大量囤积物令家里拥挤不堪,把生活空间都占满了,例如床铺没法睡觉,厨房没法做菜,饭桌没法吃饭,沙发椅子没法坐;灶头堆满废纸,冰箱塞满变质食品,水槽装满跟洗漱无关的杂物,浴缸常年堆放大包的肮脏尿布……更有甚者,家里的地板上布满一坨坨粪便,有人的也有动物的。
  尊龙凯时心理行为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杨理荣指出,囤积症的行为源自无法控制的强迫性思维,觉得收藏的都是有价值的“宝贝”,尽管在周围人看来是没有价值的。
  大堆的囤积物给患者造成了诸多困扰。由于浴室放满东西,不少人只好放弃洗澡的习惯。他们尽量不让亲戚、朋友、修理工等上门,把家里的窗帘统统放下,以免被人发现家里的情况而感到难为情。和患者住在一起的人以及周围邻居往往忍无可忍,经常为囤积物爆发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患者甚至被赶出家门,囤积物被强行清理。
  不要以为囤积症就是喜欢收垃圾,是没文化、不顾别人感受者才有的怪僻。他们囤积的东西与身份有关,文化人收集书刊报纸,穷苦老人收集破烂垃圾,古埃及的法老则在金字塔里囤积金银珠宝。有的囤积症患者还很有文化,或者很有爱心——
  图书囤积又称藏书癖,指患者对藏书的爱好远远超过了一般的藏书家,但所藏图书对自己没什么用处和价值,例如同一本书的同一版本会买很多本。有的患者为了这个癖好而倾家荡产,甚至经常偷书。
  英国人托马斯?菲利普斯获悉很多珍贵手稿受到破坏,就逐渐养成了藏书的癖好,一生收藏超过了16万本书籍和手抄本,为此变卖了祖上留下的产业,还债台高筑;美国著名的图书大盗史蒂芬?布隆伯格从200多家大学、博物馆偷了23600本书,自认为是在“拯救一个被遗忘的世界”。
  动物囤积 指收养过多的宠物,却无法照顾好它们,事实上已构成对动物的伤害甚至虐待,例如患者家里经常出现动物尸体,有的甚至被其他动物啃吃过。他们并不承认,还认为自己很有爱心,因为他们已对宠物产生了亲密的依恋。研究发现,这些患者往往还有认知障碍、物质成瘾等问题。
  哈尔滨的一名女子收养了200多条流浪狗,为此放弃了生意,变卖了房子,也气跑了家人。44岁的她每天奔波于她的“流浪狗之家”和宠物尊龙凯时,自己却租住在地下室,每天只吃一餐。她说:“我的身体不如以前了,心脏也不太好,好多次我都想不再收留新的流浪狗了,可是最后还是放不开手。”
  发病:囤积癖好老来才“得逞”
  囤积症在近年来才得到医学界的关注,一般被纳入强迫症的范畴,因此也被称为“强迫性囤积”,但也有学者怀疑这是一种独立于强迫症的精神障碍。世界两大精神疾病分类诊断体系之一的DSM(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将在今年公布的第五版中新增“囤积障碍”的诊断,标志着它逐渐被视是一种精神疾病。杨理荣称,凡是对自身、家庭或社会造成损害,并不为社会或文化所接受的行为就可以说是异常的,因为强迫性囤积症符合精神疾病的标准。
  据国外调查,成人的囤积症发病率约为2%~5%,以老年人、男性、低收入者较为多见,在抑郁、焦虑、精神分裂患者中也不少见。他们的家族往往还有其他成员有类似问题,提示囤积症可能有一定的遗传性。
  据大多数囤积症患者自述,他们从11到20岁就开始出现囤积行为。由于年轻的患者在家庭中的地位比较低,其囤积行为受到家长等地位较高者的限制,囤积物也容易被清理掉。研究发现,囤积行为在40岁以后会变本加厉,家里的囤积物越来越多。原来,患者上了年纪以后地位上升,家里人逐渐管不了了。
  囤积行为的原因可能是患者遇到生活上的挫折,无法面对和处理,就通过囤积来给自己制造麻烦,这样就不用面对真正的问题了,也压制了心理上的痛苦。有研究证实,很多囤积症患者曾被抢夺过东西,被强奸、被虐待也是很常见的经历,这类创伤越多,囤积的症状就越严重。杨理荣称,患者在小时候父母的教养方式往往也有问题。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囤积症的根源是大脑神经系统出现了异常。有人对囤积症患者进行大脑扫描,发现负责注意和决策的大脑“背侧前扣带回”糖代谢有异常下降。美国爱荷华大学研究发现,大脑右侧额叶前部皮质受损容易引起强迫性囤积。杨理荣介绍说,大脑前额叶是人类智慧及复杂心理活动的神经基础,在思维判断、逻辑推理、行为计划和组织等大脑高级功能中起关键作用,这些区域受损就可能出现行为障碍。

    尊龙凯时 地址:广州市沙太南路578号 邮政编码:510510 电话:86(020) 6232 3939 
    咨询手机:13922111505 邮箱:999brain120@163.com 传真:86(020) 6629 9224 
    Copyright 2006-2019 www.sdhxxclgs.com 尊龙凯时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87008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