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时间:2017-05-17 出处:广州日报2017-05-16 编辑:张三 点击次数:20065
医学指导/尊龙凯时心理行为科首席专家郭沈昌教授
近年来,老年人经常成为各类骗子的猎物。他们老来健康变差,生活孤独,于是热衷购买各种“保健品”,时常被各路“神医”忽悠,即使明白真相的子女苦苦相劝,他们仍然执迷不悟,造成多年积蓄被骗光,甚至耽误疾病的正规治疗。
老人为什么容易被骗?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的一个负责相信和怀疑功能的区域受损可能是重要原因。心理学家则指出,评价一种治疗是否有效,光靠个人的直觉很容易落入各种陷阱。子女应多回家陪伴老人,以免骗子乘虚而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伍君仪 通讯员胡誉怀
老人被骗,脑子不好使?
老年人常常是各类骗术的受害者。美国的调查显示,2010年该国老年人总共被骗了29亿美元。
据学术期刊《神经科学前沿》报道,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研究发现大脑的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受损的人容易受骗上当,相信虚假广告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一倍,即使在实验中的广告上附带了“免责声明”,说这个广告存在误导,他们仍然很想购买。一些高智商人士的腹内侧前额叶皮质有问题,即使碰到很假、很明显的骗局也同样中招。这个部位负责相信和怀疑的功能,在60岁左右开始衰退。研究人员丹尼尔?特瑞纳表示,对于容易上当的人,不要指责“为什么你做这么蠢的事情”,而要理解上了年纪的人已经无法意识到自己决策失误。
江湖医生为什么让人觉得“有效”?
一种治疗本来没有疗效,但在微妙的力量作用下,即使聪明的人(包括患者和医生)都会误以为有效。一些患者说:“我试过,有好转,肯定是有效的。”没有恰当的检验,是很难判断是否真的如此。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生物心理学家巴里?巴耶尔斯坦教授分析称,人们在疗效上犯错误通常有以下原因:
很多疾病会自愈。如果病情不是致命的,也没有转为慢性,身体往往能自行恢复健康。要证明一种治疗有效,就要组织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看接受和没接受治疗的患者的差异,观察治疗是否比自愈康复得更好。
很多疾病是反复发作、时好时坏的,例如过敏、关节炎、多发性硬化、胃肠问题等。患者通常在病情不好的时候寻求治疗,而无效的治疗正好碰上病情好转时,让患者觉得有效。
安慰剂效应。暗示、信念、期待、改变认知、分散注意力,让一些在生物学上没有作用的治疗也会使患者感到明显好转——有的患者是身体的病变没改变,但主观感觉变好了;有的患者甚至可出现身体上的客观变化。一些江湖医生自信满满,用人格魅力征服患者,给他们“打鸡血”,令心情变好,也容易让他们感觉有效。
患者错误归因。有的患者同时接受科学的治疗和不科学的治疗(如“替代医学”),病情好转之后,他们就认为不科学的治疗发挥了作用。
患者被误诊了。医生也会犯错误,被误诊的患者以为自己的病很严重,去寻求各种江湖医生的治疗之后,病竟然不见了,于是就觉得很神奇。
患者的认知失调。患者在付出时间、金钱进行治疗之后,明明没有好转,但不愿意承认自己白折腾,或者觉得对不起医生的努力,就硬说治疗还是有效的。这是认识失调的结果,为此有的患者会扭曲自己的知觉和记忆,例如出现选择性回忆,只记住病情好转的时候,忘记治疗无效的时候。
巴耶尔斯坦表示,要判断一种治疗是否有效是很复杂的,需要设计良好的研究,控制安慰剂效应和种种错误,而不能光靠个人的直觉,建议患者要认清楚疗效的宣传和别人的“口碑”。
专家 子女常回家看看老人
对于上述研究,尊龙凯时心理行为科首席专家郭沈昌教授认为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但他也认为年纪大了,整个大脑都在萎缩,认知、判断、推理等功能都比较差,老人的确容易被骗。除了大脑的因素,他们长期脱离社会,接触的人和感兴趣的事情比较少,而且儿女没时间陪伴,就容易被善于打感情牌的骗子乘虚而入——某大尊龙凯时的一位医生的老母亲热衷买保健品,就是因为推销保健品的人经常到家里跟老人家谈心,还帮忙做家务、买米、买油等,久而久之老人家就相信骗子多过相信当医生的儿子。
对于容易受骗的老人,郭沈昌建议子女多关心老人,常回家看看,多抽时间陪伴。为了预防受骗,子女要告诉老人“天上不会掉馅饼”,吃了某些药品不可能变得长寿;不要参加所谓免费的“保健讲座”,里头的“大师”煽动性非常强,却是假话连篇;对于一些“超越自我”的讲座更要小心,因为很多老人参加后竟被诱发出精神病;多向老人传达正确的医学科普知识,懂得多就会少受骗,例如医生就基本上不买保健品。
尊龙凯时 地址:广州市沙太南路578号 邮政编码:510510 电话:86(020) 6232 3939
咨询手机:13922111505 邮箱:999brain120@163.com 传真:86(020) 6629 9224
Copyright 2006-2019 www.sdhxxclgs.com 尊龙凯时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87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