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0年10月30日 出处:康复治疗科 作者:杨蝉铭 编辑:lsw 点击次数:3467
肩周炎又称为“肩凝风”、“冻结肩”、“漏肩风”、“五十 肩”,其临床症状特点以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严重者可出现局部肌肉萎缩,是肩部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炎症,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病因病机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风 寒湿瘀阻络为主,好发于中老年人,以正气虚衰者、体力劳动 者、习惯性受寒者多见。目前中医治疗肩周炎的治疗方法众多,除了传统的推拿、针灸、艾灸、刺络放血、中药外治等,还有像小针刀、浮针、纫针等近代新兴疗法,而临床上以多种疗法综合治疗居多,均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仍存在疼痛刺激大、治疗时间长、起效缓慢等问题。毫火针疗法结合了传统针法、灸法以及现代技术制作的针具,具有低损伤、痛感轻、起效快、患者接受度高等特点。毫火针疗法针法简捷、取穴少、无需运针,具有毫针及火针治疗的双重优势,临床上毫火针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痹症的疗效甚佳。笔者用毫火针疗法治疗1例肩周炎患者,疗效显著。
1 病例资料
患者李某,男,56 岁,身高168cm,体重63kg,建筑工人,从事体力劳动工作20余年。1月前夜卧受凉后,出现右侧肩关节疼痛,以刺痛为主,外展、后伸和背屈活动受限明显,局部肌肉轻度萎缩,尚无肢体乏力,晨起症状明显,休息后症状无法缓解;右侧肩关节无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等不适。患者前往所在社区尊龙凯时接受针灸、拔罐治疗后症状可有缓解,但症状反复。查右侧肩关节DR检查提示右侧肩关节轻度脱位。
2 治疗过程
2.1 取穴
患者取坐位,另患者缓慢活动肩关节,当疼痛加重时保持该姿势,肩关节外展时后外侧疼痛伴有肢体上举困难的情况,于肩髎穴、肩贞穴、臂臑穴附近的阳性反应点;肩关节后伸、背屈时肩关节前缘疼痛明显,于巨骨穴、肩髃穴、肩井穴、中府穴附近揣摩阳性反应点;足三里/条口、曲池/三阴交。
2.2 毫火针操作
常规消毒后,采用刘氏毫火针(0.25×30.00)mm,夹取酒精棉球点燃,针身置于外焰烧至针身2/3以上变红后迅速刺入,深度为 5-15mm,主要根据局部的肌肉丰厚程度决定, 随即提捏进针部位的皮肤肌肉,使热量迅速扩散后出针,按压针口,并涂抹万花油保护针孔。告知患者在治疗当天注意保持治疗部位的干燥洁净。注意肩井、中府穴附近当平刺或斜刺。治疗频次为每两天治疗1次,每次取穴不宜超过5针。
2.3 治疗结果
治疗5次后,患者右侧肩部疼痛明显缓解,关节活动度也比治疗前大幅度改善,具体如下表:
3 讨论
本例肩周炎患者,为中年男性,长期劳累筋骨,年过半百,《皇帝内经》:“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故肝肾不足,气血不能濡养筋骨;加 之感受寒邪,正气不足则寒瘀之邪停滞于肩关节,从而引发痹病。故治疗本病需要兼顾扶正、驱邪,取穴上除了选取局 部穴位以祛风散寒、温经化瘀外,加取曲池、足三里、三阴交以补益气血、鼓舞正气。 局部取穴是通过揣摩找到肩关节附近的条索、结节,或者牙痛敏感的地方,实为经筋上的反应点,《素问痿论》指出: “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指经筋把肉与骨、关节连为一体, 可联缀、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并维络、护卫周身的功能。 经筋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两方面:当感受寒邪、肝脉不荣、扭伤劳损,引起筋急,肢体可出现拘急、扭转、强直、痉挛等症状;当外感热邪、脾胃虚弱、阳气损伤,引起筋纵,肢体可表现为肌肉组织弛纵不收以及四肢痿废不用。《素问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灵枢 官针》道:“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毫火针具有针刺和火针的得气与温热双重功效,既能够驱散寒湿之邪,又起到振 奋阳气、以阳治阴、温通经络、行气活血舒筋而止痉的作用, 对此类体虚兼感风寒之邪的痹症起效快、疗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