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1年06月09日 出处:康复治疗科 作者:曾圆霞 编辑:lsw 点击次数:2912
患儿清清,男,2岁6个月,首次就诊日期:2020年6月19日。
家长代诉:因“不会行走,反应迟钝1年余”入院。G1P1,足月剖宫产,否认窒息及黄疸病史。出生后发现患儿低热,予退热处理后症状好转出院。约6个月发现患儿运动落后,未予重视。约11个月曾到外院行系统性检查及康复治疗。
目前患儿头部控制尚可,可独自坐,不能完成滚翻、爬行,大力扶持下可站立,双手主动抓握可。对外界声光刺激有跟随动作,粗测智力功能低于正常同年龄儿童,有情感变化,会认生人,不会讲话,能分清家人的角色,对外界反应差,认知落后,不能理解家人的讲话,不能通过手势与家人沟通。双侧肱二头肌腱反射、肱三头肌腱反射、桡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对称存在,未见膑阵挛和踝阵挛,双侧Babinski征阴性。
诊断:1.精神发育迟缓 2.言语和语言障碍
一、首次评估分析
经评估儿童存在全面的发育落后,且处于重度落后水平,整体上处于7-9个月水平。
1.粗大运动:可独坐、腹爬、扶站扶行,可独站片刻、独行数步,未能完成坐-卧姿势转换、四爬。
2.精细功能:双手桡指抓物、耙抓小丸,未能模仿投放积木入杯。
3.认知言语:可自发“baba”音,懂得极少数手势表达,未能指认身体部位,未能使用有意义言语表达。
4.异常姿势:站立时双膝过伸明显、双足扁平外翻姿势。
5.发育行为:存在频繁扔东西行为。
肌张力及被动关节活动范围:四肢肌张力偏低;双膝伸展角度扩大。
二、促进患儿发育治疗方案设计思路
1.运动治疗:提高儿童粗大运动功能水平,促进其站立行走功能的建立。
2.电疗(电脑中频):交替多变的脉冲电流刺激, 使机体组织中的带电离子定向运动, 从而消除细胞膜极化现象, 促进毛细血管扩张, 改善组织的生理代谢, 提高组织细胞再生能力, 并能使肌肉有节奏的放松和收缩, 起到调节肌肉紧张度的作用。
3.SUT:通过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状态和提高脑细胞代谢效果来治疗脑部疾病的一种方法,激活和促进休眠状态的脑神经细胞分化和发育,加快大脑功能的转化,通过改善脑部组织细的血液循环状态以及营养状态环境,增加脑细胞的通透性,从而加快新陈代谢,促进脑细胞突触激化,从而改善患儿的脑部发育情况。
4.引导式教育:引导式教育则可以通过娱乐性、节律性意向,激发患儿的学习兴趣以及增强其参与意识,即在训练期间,由引导员通过节律性意向口令、游戏等方式诱发患儿自主完成动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直接外力帮助,从而增强患儿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并全方位解决社交问题,逐步改善社会生活能力。
5.针灸:针灸治疗可以实现醒脑提神、疏通经络、健脾养心、调整阴阳以及补益肝肾等作用, 继而提高患儿的智能,头针能够增加脑血流的灌注, 对组织营养供应及血氧供应比较有利, 能够改善患儿脑功能。
6.听觉统合治疗:改善患儿的行为问题及提高认知水平,听力统合训练能够强化中耳肌肉,改善肌张力,从而促进声音的有效传导,在鼓膜张肌的配合下,听觉反射成功完成,从而矫正患儿声音处理失调的症状,患儿的大脑皮层受到刺激,从而调节患儿的不良情绪及行为的症状。
7.ST:临床上常用的干预方法,能加强儿童的感知、认知、交流及手功能训练,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语言与学习能力。加强儿童认知言语训练有助于其进行书面的言语刺激,能让其理解词汇、口语指示,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经综合治疗,分析儿童整体情况
整体上接近1岁水平,中重度落后水平,懂得模仿简单的物品操作。
1.粗大运动:可平地独行、牵手上楼梯,未能弯腰拾物,未能完成地面-立位姿势转换,跑跳功能未建立。
2.精细功能:可投放积木入杯、翻书,未能模仿搭塔。
3.认知言语:可发“baba、mama”音,可模仿幼儿游戏、指认少部分身体部位,未能称呼家人及指认图片。
4.异常姿势:步行时双上肢半上举、双足扁平外翻姿势;宽基底步态。
四、评估前后对比
五、加强家庭康复宣教,共同促进儿童发育
1.日常感知觉家庭训练,提高运动的稳定性及协调性。
2.加强家庭教育介入与配合,积极进行认知游戏训练。
3.加强语言认知刺激及训练,促进语言发育。
4.感知觉刺激(味觉、触觉、嗅觉、前庭觉等),给予患儿良好感觉输入。
5.增加肢体接触,表情交流等亲子互动活动。
6.语言刺激,重复日常用语(单字、词、叠词为主)
六、总结
精神发育迟缓(MR):是小儿精神行为疾病最常见的症状, 也是儿童各类残疾中患病率最高、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残疾之一。小儿精神发育迟缓是世界性医学难题, 迄今尚无治愈的方法。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城市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的患病率约为0.7%, 而农村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的患病率约为1.4%。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尽管目前在国际上 MR 的诊断标准不尽一致 , 但均需要符合以下 3个诊断标准即:
1.起病于发育时期, 即 18岁前。
2.智力明显低于平均水平。
3.有不同程度的适应性行为缺陷, 即根据其年龄及文化背 景, 不能符合社交和个人的要求标准。
无论采用何种诊断标准 , 目前 MR的诊断主要依据智力测验和适应行为评定量表进行综合评估 。因此, 标准化的智力测验和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对 MR的诊断至关重要。4岁以下小儿神经、运动系统发育尚不成熟, 所观察到的行为主要还是一些本能和动作发育及一些初级的智力活动, 因此, 对这一阶段的儿童, 可根据发育诊断量表和社会生活能力检查先做临床估计。常用的婴幼儿发展量表有 :盖泽尔发育诊断量表 (Geselldevelopmental scale)、贝利(Bayley)发育量表 。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在国际上应用普遍, 目前该量表较常用于 0 ~ 6岁儿童 MR的 临床判断。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S)的应用:儿童的心理行为是伴随着体格生长及器官功能成熟而日趋完善,早期识别儿童发育迟缓等发育性问题并给予干预,对促进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借助发育量表综合、系统的评判儿童发育水平是早期发现婴幼儿神经发育偏离或迟缓的常用方法。
GDS是由北京儿童保健所林传家教授带领完成了完成了国内的标准化修订,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适用评估诊断于0-6岁儿童发育水平的测量工具,量表内容包括5个能区:适应性行为、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该量表诊断价值较高,具有客观性和有效性。
儿童MR的康复有赖于对患儿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对患儿的早期干预能有效地减少或减轻该病症状的发生, 且干预得越早, 坚持的时间越长, 效果就越好。由于对患儿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它应伴随患儿的整个发育期 , 许多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最终的预后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家长对儿童的态度以及对患儿功能障碍 及能力低下的有效性处理 , 因此, 对家长的教育显 得尤为重要。早期干预可使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在认 知、语言及肢体运动等几方面获得进步 ,缩短患儿与 正常儿之间的差距, 从而减轻残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