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1年12月06日 出处:康复治疗科 作者:陈景云 编辑:lsw 点击次数:3502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1月在尊龙凯时进行矫形手术的患儿。其中男女不限,年龄不限;排除标准:1、对光过敏者,2、伴癫痫并发症,3、严重的皮肤疾患及影响浮针治疗进行的其他疾患。
治疗过程
患儿治疗从拆石膏的第一天起开始进行偏振光和浮针治疗。采用波长为0.7μm~1.6μm红外偏振光治疗仪:根据疼痛部位选择照射方式:1、散射式输入设置:功率:60%;时间:10min;模式1:1,(仅限散射式使用)距离10cm,开始治疗;功率:60%;时间:10min;模式2:3,距离:紧贴皮肤,开始治疗;2、钯灯输出设计:功率:60%,时间:10min;距离10cm开始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注意照射距离和功率避免烫伤患儿。
浮针疗法:1、查找患肌: 医者在患膝或患踝附近的肌肉上用指目仔细触摸,当指下有异常紧张、僵硬,稍用力按压患者局部疼痛、酸胀不适时,该肌肉即为患肌。2、进针点选择:在患肌 5~10 cm范围内选取进针点,避开血管、疤痕、伤口等异常皮肤。3、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或者俯卧位,进针点常规消毒后,将浮针针尖速刺入皮下,针尖朝向患肌中央,持浮针针座沿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向前推进。随后持针做扇形扫散运动,扫散频率约 100 次 /min ,扫散幅度约 40°~45° ,扫散同时配合患肌再灌注活动,抗阻 10 s 后放松,隔 1~2 min后再重复 2~3 次,隔天做一次。
疗效评估:根据视觉疼痛平评分(VAS):
根据视觉疼痛评分(VAS)量表对拆石膏后第1、3、5、7、10天进行疼痛评分,然后将第10天的疼痛评分进行分类;
重度疼痛:7~10分、中度疼痛:4~6分、轻度疼痛:1~3分、无痛:0分。
分析有效率:
2021年1~11月做下肢软组织矫形手术后石膏固定共51人,其中6人因认知问题无法进行浮针治疗,故参与治疗共45人;
治疗10天后疼痛部位属于轻度疼痛以下的病例有41例,有效率为91.1%;
其中有4例治疗10天后疼痛属于中度疼痛,分析导致其治疗效果不显著的原因:
1、其中2例是由于双侧膝关节关节腔有积液,康复过程中避免不了关节的活动,导致积液没有完全被吸收疼痛反复存在;
2、其中2例是由于做了髌骨下移手术体内放置钢钉固定,运动时内固定与关节会相互摩擦从而引起关节疼痛,所以缓解疼痛效果不明显。
讨论:
疼痛和肿胀是术后常见并发症,机体受到外界创伤时,可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导致骨折局部炎症细胞渗出,引发剧烈疼痛 。同时,手术本身属于入侵式操作,可导致淋巴管、血管破裂,引起血液与淋巴液的渗出,这些液体在组织间隙中间稽留后可逐渐形成局部肿胀。疼痛与肿胀等症状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将影响患者病情康复,严重时还可引起局部皮肤供血障碍,造成伤口皮缘坏死,增加感染风险。因此术后应当及时处理患者疼痛和肿胀的症状。红外偏振光(又称超激光)波长范围在 600~1600 nm 之间,输出功率高达1800 mW,被称为“人体光学窗口”[1]。对病人疼痛部位进行红外偏振光的照射,可以促进血液微循环,改善病人神经病变情况,促进炎症吸收;红外偏振光还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促进淋巴系统的循环,使机体内环境稳定,提升免疫力。由于红外偏振光可穿透机体组织 5~7 cm,并利用光对人体的光电作用、光磁作用、光热作用、光压作用、光化学作用、光免疫作用、光酶作用等生物效应,因此其疗效更加明显。[2]同时浮针疗法是运用浮针在局限性疼痛周围或邻近四肢的皮下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的一种特殊针刺方法[3]。 研究表明浮针治疗的机制主要在于通过采用针具对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反复的牵拉,可迅速和有效改善患处肌肉组织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状态,并且通过刺激血液循行可有效减轻局部肌肉的炎性反应,从而有效治疗相应的疾病[4]。浮针扫散的同时再配合关节的抗阻运动会增强止痛效果,研究提示关节剧烈抗阻运动可能激发中枢神经系统释放内源性阿片肽物质,使患者感受疼痛的敏感性下降,产生运动镇痛效应[5]。从中医理论来看,可以从皮肤的中医学说、皮部理论、近治原理、“以痛为输”理论和《黄帝内经》刺法五方面来解释浮针的作用原理[6]。有研究统计出浮针疗法治疗疾病类型十分广泛,包括11个系统65种疾病,但涉及骨骼肌肉系统的躯体痛症仍然为浮针临床主要治疗的疾病种类,其最为突出的治疗效果是快速减轻疼痛和改善肢体功能,这也与浮针疗法的作用机制相符合。浮针治疗膝关节疼痛相关文献三十多篇,其治疗效果均达到90%以上。
文献参考:
[1]马擎宇,朱薇,刘晓光,李水清,贾东林,祝斌,韩海凤.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用于缓解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0,26(06):476-477.
[2]潘建功.直线偏振光治疗骨折术后疼痛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3):119-120.
[3]符仲华. 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4]符仲华. 浮针医学纲要[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5]BURROWS N J, BOOTH J, STURNIEKS DL, et al. Acute resistance exercise and pressure pain sensitivity in knee osteoarthritis: a randomised crossover trial[J].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2014, 22(3): 407-414.
[6]贾文,雒琳. 浮针疗法临床适宜病种的系统整理与分析[J]. 中国针灸,2019,39(1):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