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0年06月04日 出处:康复治疗科 作者:许有成 编辑:lsw 点击次数:6015
脑梗死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血性病变坏死的病症,其发病率、致残率高,而成为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隐患之一。找到有效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方法尤为重要。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FES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在预防与改普偏瘫患侧肩关节半脱位及肩关节疼痛、缓解上肢肌痉挛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FES在国内外临床上应用日益普遍,对患者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作用非凡。
一、刺激方式
功能性电刺激的刺激方式目前主要有3种: 表面刺激式、经皮刺激式及全植入式。这3种刺激方式各有其优缺点。表面刺激式的优点避免了体内埋置电极的烦琐操作、需再次手术取出及针电极造成的创伤,具有方便、无痛和适应证广泛等特点,同时也无经皮刺激式可能带来的感染和损伤隐患。全植入式的优点是: ①疗效确切可靠,可全天持续刺激; ②可避免经皮刺激式需针刺而引起的感染和损伤; ③可避免表面刺激式带来的不便、不适感以及不能精确定位的缺陷; ④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更小的电量保证更高的刺激选择性。
二、刺激时间选择
对于刺激时间的选择,观点不一。 Kerns等(1991) 认为直流电刺激只促进神经再生的早期过程。 Zanakis (1990)研究表明: 一旦神经再生开始,去除电场后对神经再生无影响。 Shen等动物实验表明: 20d后甚至60d电刺激对周围神经再生仍有促进作用,所有电生理、形态学及神经功能指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在神经损伤后,对神经和肌肉的功能性电刺激应同时且尽早进行。 但最佳刺激时间仍需进一步探讨。
三、刺激电流、强度和参数的选择
对刺激电流的选择,大多学者的实验都是应用直 流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恒定弱直流电、脉冲电流、电场与电磁场、驻极体和压电聚合物膜。对电流强度的选择, Sisken等(1993)认为: 低强度的电刺激与各种生长因子的作用相当。 最佳刺激参数的选择是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由于在不同组织结构、不同表面积及不同电极材料相关参数差异较大,同时现有评价电流强度的标准不一(如以总电流为强度,或以一定面积内电压为强度) ,使得现有资料缺乏可比性。
上肢要承担复杂、精细、灵巧的动作,包括抓握、握持和操作物体等,尤其是手的功能相当精细和复杂,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远较下肢的恢复缓慢和困难。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降低致残率。与单纯早期康复训练相比,FES 治疗配合早期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进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疗效可以持续比较长的时间(>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