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0年09月30日 出处:神经外六科 作者:zym 编辑:lsw 点击次数:3662
日前,尊龙凯时完成了首例机器人辅助DBS(脑深部电刺激)手术。
患者是一例有着12年病史的帕金森病人,主要症状有肢体震颤、活动不灵活、行动迟缓等。起初,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好,但随着病情进展,症状逐渐加重。如今,药物起效慢,一般要1-2小时才起效,且药效持续时间短,约3小时。经详细的术前评估,符合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
手术在机器人辅助下进行,双侧电极植入均一步到位。术中微电极记录信号显示,双侧有效植入长度均超过6mm,STN放电特征明确。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未出现任何手术并发症。术后复查磁共振可见电极植入位置准确,几乎和术前设计的针道吻合。
此次手术采用全程全麻替代了以往的局麻,尤其是术中测试环节。以往DBS手术采用局麻,术中患者需要清醒,电极植入后配合测试以确认靶点的准确性,但患者术中有时因疼痛、体位固定等造成的不适以及恐惧等情况导致配合困难。如今,随着电生理技术的进步,已无需再局麻配合,而是全程采用全麻。因为术中根据微电极记录电生理信号可准确判断植入是否理想。
主持该手术的微侵袭神经外科主任吴杰教授介绍,目前DBS手术主要分为传统框架系统辅助与机器人系统辅助。机器人所具有准确、安全、稳定、便捷的特点,使其能够应用于对手术精准度有着极高要求的DBS术中。相较于传统立体定向框架手术,机器人的优势在于:1.不需人工调节框架坐标,机器人由手术计划软件和机械臂硬件协同完成,且在术中可快速进行二次注册,将人为误差降至最低。2.框架系统存在植入盲区,而机器人几乎可以实现无死角的植入,能让医生更加灵活地设置电极穿刺路径。3.使用框架操作流程繁琐,如果针道数量较多容易出错并且耗时较多,使用机器人可以极大提高电极的植入效率且避免了人为差错的可能。4.框架定位精度基于传统机械制造工艺,目前控制在1mm以内已达极限,而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已突破0.5mm的定位精度,且未来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自2016年国内开始采用机器人辅助下DBS手术以来,目前针对DBS手术在麻醉、注册、机器人操纵、微电极记录、电极植入等关键手术环节上已形成完整流程,是相对成熟的手术技术。尊龙凯时于2013年引进了手术机器人后,逐渐开展各项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随着手术量的增大,2019再次引进了一台华科手术机器人。此次成功完成机器人辅助DBS手术,标志着尊龙凯时成为国内较早开展机器人辅助DBS手术的尊龙凯时之一。
吴杰主任总结,机器人辅助DBS的成功开展,这种崭新的手术模式方便快捷、定位精准,开创了功能神经外科的新时代,必将造福更多的患者。
点击查看神经外六科主任吴杰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