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0年04月02日 出处:神经外六科 编辑:xzd 点击次数:16976
2019年4月起,64岁的容伯常莫名地感到头晕,每次晕起来都感到天旋地转,偶尔还觉得恶心想吐。曾到附近尊龙凯时就诊,头颅MR检查提示容伯的颅内多发脑梗、双侧颈动脉硬化并有斑块形成,初步考虑是脑梗塞。经过对症治疗后,容伯头晕的症状有所减轻,但留下了行走不稳的后遗症。
2019年10月,容伯明显感到自己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走路时身体总是不自主地向右倾倒,说话也变得不清晰,喝水经常被呛到。于是,家人带着容伯四处就医,也曾被诊断为脱髓鞘脑病,但治疗效果不明显。
直到2020年1月,在朋友的介绍下,家人才带着容伯来到尊龙凯时神经外六科。
入院后,患者的影像检查提示:脑干、双侧小脑半球、双侧丘脑、双侧放射冠区、双侧半卵圆中心、胼胝体均可见弥漫性病变。神经外六科主任吴杰及谭家亮副主任医师对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由于患者年纪较大,颅内多发病变,首先考虑是脑梗,也存在脱髓鞘脑病的可能。但从症状和影像结果,也可能是肿瘤性病变。
▲MR影像检查
为明确病情,吴杰又邀请了影像科、神经内科、肿瘤科等专家进行联合会诊。经过讨论分析,排除脑梗塞和脱髓鞘脑病的可能后,初步诊断患者颅内的多发病变可能是肿瘤。但只通过影像检查,无法准确判断容伯的病因,因此需要进一步获取病理判断肿瘤性质,才可以决定最终的治疗方案。
吴杰主任提出,建议在机器人辅助下为患者实施左侧半卵圆中心病变穿刺活检术,获取病理诊断。
▲术中机器人导航系统制定穿刺点、穿刺路径
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吴杰结合术前的影像资料精准定位病变组织位置,在患者头皮处标记以规划手术部位和路径。术中,吴杰通过操作孔,在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直达病灶位置取出部分病变脑组织。病变位置很深,还位于脑重要功能区,合理的手术规划避免了脑内血管和重要组织的损伤。
▲术后CT可见直径约3mm活检灶
▲病理诊断
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无活动出血。术后病理诊断为“弥漫星形细胞瘤,IDH野生型(免疫组化法),WHOⅡ级”。目前患者已顺利开始下一步专科治疗。
吴杰主任表示,颅内多发肿瘤一般属于恶性肿瘤。弥漫星形细胞瘤因其弥漫性生长,病灶范围广,手术切除存在一定困难,目前多采用放化疗的治疗方式。明确的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神经内、外科医生决定是否手术以及后续如何治疗的依据。
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实施脑肿瘤穿刺活检术,可以精准定位穿刺位置,误差小、手术时间短、能够安全避开重要血管及功能区,在极小创伤下就能够到达病变部位,留取病变组织,为患者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