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0年10月18日 出处:南方都市报2020-10-18 编辑:ZL 点击次数:3338
帕金森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大“杀手”。而对于年仅54岁的钟涛而言,帕金森这个健康杀手来的有点太快了,患病12年后,他震颤不能自持,生活不能自理,最终在广州接受手术治疗后,重获正常生活。
42岁发病 震颤中熬过了12年
早在12年前,来自省内兄弟城市的钟涛(化名)就发现自己的右手总是莫名其妙地颤抖,而且还变得很不灵活。不幸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钟涛的右腿、左手、左腿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震颤,且越发严重。“动作变得越来越慢,脸上的表情也越来越少。”钟涛说。
辗转广州、北京多地,钟涛最终被确诊为帕金森病。起初,接受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还算明显。大概从半年前开始,每次服药后要一到两个小时才起效,效果也只能维持三到四个小时,且药效一过,整个人就开始不自主地扭动。“如果不吃药的话,他连下床的力气都没有。”钟涛的家属黄说。
近段时间以来,钟涛起床、翻身、行走这些日常行为都变得异常困难,他不仅时常感到无力,走到狭窄的地方时,还会突然感觉自己的双脚被地板吸住,难以抬腿继续前行,一不小心就容易跌倒。帕金森病的系列症状已经严重影响到他的正常生活,为寻求进一步治疗,在家属的陪同下,钟涛来到尊龙凯时。
药物“蜜月期”后可选择手术治疗
结合相关病史,该院接诊的神经外六科主任吴杰认为,患者帕金森病诊断明确,但已过了药物治疗的“蜜月期”,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完善相关检查后,9月22日,吴杰团队为患者实施了手术机器人引导下的双侧脑深部刺激术(DBS),即在患者颅内植入了脑起搏器。10月12日,脑起搏器首次开机后,钟涛全身僵直无力的症状消失,行动自如,多年没有正常行走的他重新找回自信。
吴杰介绍,帕金森病治疗仍以药物为主,早期控制效果明显,过了药物治疗“蜜月期”后,可选择脑深部电刺激术(DBS)。“DBS具有可逆、可调控、个性化等特征,但对手术精准度要求极高,而手术机器人具有准确、安全、稳定等特点,两者的结合,能够有效地保障手术的精准度。”吴杰说。
吴杰强调,帕金森病虽然无法完全治愈,但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科学对待,能够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采写 南都记者王道斌 通讯员郑琳
编辑: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