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9年04月19日 出处:神经外六科 编辑:YSS 点击次数:33860
10多天前,67岁的王姨(化名)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感,到附近尊龙凯时就诊,查头颅CT,提示:左侧额顶叶占位,考虑转移瘤可能。为求进一步治疗,王姨和家属来到尊龙凯时。
入院后,医生安排王姨查头颅MRI,结果提示:左侧顶叶示团块状长T1稍低T2异常信号,FLAIR序列呈偏等信号,周围示片状水肿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异常强化,范围约34mm×18mm×29.6mm。左侧侧脑室后角受压,中线结构右偏。
完善了所有术前准备后,神经外六科吴杰主任在全麻下为王姨实施行左侧顶叶中央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术后予以其脱水降颅压、止血、预防感染、营养神经、制酸护胃、维持内环境稳定、对症及支持治疗。术后,王姨恢复良好,复查MRI提示原病灶大部分已切除。病理结果提示:转移性癌症。腹部CT提示:右侧升结肠局部异常改变,待排结肠癌。
术前头颅MRI
术后头颅MRI
术后病理结果
吴杰主任介绍:颅内转移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发病率约为成人癌症的10% -20%。在发生脑转移的原发肿瘤中,25%-30%为肺癌、10%-15% 为乳腺癌、12%-20% 为黑色素瘤。原发肿瘤的循环肿瘤细胞可通过血行、淋巴道及直接侵袭途径进行播散,转移至脑组织,转移病灶大多位于幕上(80%),少数位于小脑(15%)及脑干(5%),发病率与各组织在脑部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相对应。颅内转移瘤的临床表现并不具特异性,其诊断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牵累所表现的症状为主要依据。既往由于对颅内转移瘤研究的不足,治疗主要以姑息性手段为主,如使用糖皮质激素缓解颅内转移瘤引起的瘤周水肿。近年来,随着对颅内转移瘤研究的深入及影像医学的发展,手术、全脑放疗(whole-brain radiotherapy,WBR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化疗已成为颅内转移瘤的标准治疗,但效果仍不理想,并未显著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生命质量。因此,基于对肿瘤发生学和分子分型的靶向及免疫治疗日益得到重视。
在一般情况下,开颅手术切除颅内转移瘤对获取病理学诊断有优势,并且能够减轻甚至消除其颅内占位效应,有利于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减少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赖。目前,开颅手术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如何增强单一脑转移肿瘤的局部控制,但尚未制定相应的学科标准 ,也未有研究报道手术治疗在多发性或复发性颅内转移瘤中的作用。